顯示具有 認同請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認同請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6.01.2018

深度奶頭失竊記

睽違已久的文西世界週報終於又產後復出了,這次很榮幸邀請到 Dr. Ordinary 普通博士(與 Dr. Strange 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普通博士為本台旅美高級智囊,期待他出國深造累積更多國際經驗,希望有朝一日歸國可以在「邊陲評論網」、「事業線」之類的新媒體上投書繼續斥罵台灣人喲。



這幾天牆上突然熱轉一篇 【教授鼠鼠這樣想】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毀掉的,初看相當類似《娛樂至死》的概念。剛好在 499之亂過後,對於「你們排隊的時間不值錢」一陣批判,順勢出現這樣的文章也是滿合理的。然而再看兩眼就會聞到一股具有中華台北龍李特色的中產階級焦慮。

諸君若對於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仍有一定的敏感程度,應該已經從「信息」「低幼化」「網絡」等非台灣慣用語看出本文的來歷不單純。略施 google 即可查到此文為盜文改寫,原最早為微信公眾號 L先生说 於 2017年八月發表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看到這裡我想一般觀眾可以關電視回家了,反正又是一個騙流量賣假貨的內容農場嘛。以前台灣部落客很愛講文章被中國農場盜走什麼的,現在我們再一篇一篇偷回來啊。

12.02.2016

登百岳真的跟你想的一樣嗎?

最近看到一支很煩的影片被盜轉,不小心就把他看了一回。



簡言之就是謝祖武從頭到尾都在 mansplaining,一路嗆到片尾曲響起。一位不務正業的小說作者走路痛也剪過影片推薦這部劇集(是說走路痛的打書影片真是我的秋季心頭好):



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吐槽起,既然製作團隊大部分還是熱血素人,所有演員除了謝祖武以外,其他都只在唸台詞令人出戲就不忍心多講了(畢竟台灣很多一線明星拍電影也是蔡英文讀稿機嘛)(而且我這還不是講出來了)。還有那些動不動就在背景響起的鋼琴配樂,彷彿令人置身摩斯漢堡,想來一塊和風炸雞一邊看 Jeff 嗆人。

不過話說回來,Jeff 實在是全劇靈魂,不知道編劇是看了多少哈哈商業週刊、傷心經理人、邊緣評論網才寫下這麼多生動又流暢的吵架台詞。真是用足苦心,應該觸動很多世代衝突的敏感神經吧。


我最想談談裡面提到「登山」的譬喻,不得不說這個比喻真的是很不錯,雖然對於結論頗不以為然。時代進步了,登百岳的確不比當年,一不小心就山難。但是現在登百岳最難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踟躕不前山路太遠太高,而是山屋抽籤根本就抽不到好嗎!認真回想近年在台灣爬大山令人討厭的幾個點:

  • 政府想用各種框框條條的法規限制你,例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 在山上偶爾遇到很愛跟你吹噓爬過多少山的退休歐吉,但那種阿伯隊很多登山知識都過時了,有的紀律還很差。
  • 有先進的裝備沒錯但是那些都很貴,窮學生或是還在扛學貸不太可能全身神裝上山。
  • 出事情酸民還會嗆你浪費社會資源。
  • 有一次爬到了某山屋發現床位被一隊阿伯佔去,吵了半天其他阿伯出來勸「有話好好講年輕人講話不要那麼大聲啦」「大家擠一擠還是可以睡啦」。下山之後找管理處查證才發現對方竟然變造入園證明,把「營地」改成「床位」然後列印......

是不是很像台灣年輕人的處境!有空還是多爬爬山好啦,在那邊喝酒找謝祖武吵架又是何苦。(全文完)


12.07.2015

由我自己來回答為何我長得這麼帥卻要掉頭髮



這次調查的難度實在太低惹,原本不打算講,但沒想到女王和止兀都有分享,很多高手也搶先打臉了,只好來簡短整理收割一下我的結論。



  1. 目前看到最早的來源是來自九型秀的微信公眾號(有點類似臉書粉絲頁),一個分享原創文章的九型人格諮詢團隊,標題並沒有什麼醜女,作者也標明「老九」所寫,不過從某個時期開始各家的轉錄文就裝作沒這回事了~
    扎克伯格:好吧还是我自己来回答中国人的疑问吧 (12/3 18:58)
  2. 此文又脫胎自「爸媽營」的文章:你们只看到他们捐了450亿美元,却没看到他们曾流产了3个孩子 (12/3 01:20),敘事順序和取材有諸多相同之處,比如說一直講到底開了幾台車,說話者則翻轉為扎刻薄第一人稱。
  3. 起因似乎是中國的某些網站在這樣操作話題:
    1. 最令爸妈营无语的,是某些著名网站(就不点名了)竟然相关推荐最HOT的是——扎克伯格老婆好丑,扎克伯格为什么不娶美女
  4. 現在這組搜尋關鍵字也有相對應的內容:【扎克伯格为什么不娶美女】扎克伯格老婆好丑,大概是一些資料剪貼。
  5. 大概這樣,超無言。我如果有450億可以隨便捐,就隨便別人說什麼了吧。寫雞湯文其實不容易,教人怎麼用 google 也很麻煩,現在特價 2.99 美元人生爆破組就告訴你如何查找網路熱轉文的源頭與流變(真是相當偏門的興趣),謝謝大家。
比起打臉或分辨真假,我其實更在意背後的原因。例如到底一開始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人們會需要這樣的文章;或是為什麼會有人很有事地把他們寫出來。就像第一個做長輩圖的人,真好奇他當時在想什麼。

(全文完)

2.27.2015

一位奇美小護士的肺腑之言



人與人的邂逅充滿了神奇,各種來路不明的網路文章更是謎題重重,能夠遇到你真是有緣。繼哈哈哈佛管理世界比爾蓋茲的人生唬爛課之後,近日又有一篇熱轉文硬塞到本站廢文調查局投訴專線,他就是《上海台籍老幹部函》。


讀罷,只覺此文資訊含量比唐僧羅家英的碎唸還要稀薄。然而在八卦板高人指點之下,發現他直是網路熱轉文中的拼裝殭屍,令人玩味再三...... 在本人略施天眼通與讀心術之後,將原文抽絲剝繭,逐段吐槽分析於後(正片開始):

12.23.2013

哈佛管理世界之謎

一直對於網路上來路不明的東西,有種莫名的偏好與狂熱,
例如以下這個,差不多是 2010 年三月的時候流行起來的文章:
哈佛管理世界 氣質的培養 
當時在 BBS 上看到,看了前幾條就先把他收進自己的待讀清單(然後想當然爾是被淡忘了)
畢竟這種充滿教條的東西要記下來需要一些時間消化。
直到前一陣子有人把他配上哈佛正義課,麥可桑得爾的背影圖,在臉書上就又更加流傳起來。
群眾的內心OS是看到有哈佛有管理又有世界,還有時下最夯的正義桑得爾,不轉不行阿 !!

7.13.2013

比爾蓋茲不會教你的 11 堂人生唬爛課

隨手查查網路上流傳的【勵志感人故事】比爾蓋茲的十一項人生建議。比爾蓋茲在某個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對畢業生提出十一項極為睿智的人生建議與畢業同學共勉之:

1.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接受吧。
2. 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然後再去強調你的感受。
3. 你不會一離開學校就有百萬年薪、你不會馬上就是擁有公司配屬手機的副總裁,二者你都必須靠努力賺來。
4. 如果你覺得你的老闆很兇,等你做了老闆就知道,老闆是沒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 在速食店打工並不可恥,你的祖父母對煎漢堡有不同的看法:機會。
6. 如果你一事無成,不是你父母的錯,所以不要對自己犯的錯發牢騷,從錯誤中去學習。
7. 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般無趣,他們變成這樣是因為忙著付你的開銷、洗你的衣服、聽你吹噓你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這代人破壞的熱帶雨林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吧。
8. 在學校裡可能有贏家輸家,在人生中卻還言之過早。學校會不斷給你機會找到正確答案,真實人生中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9. 人生沒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學期制,沒有哪個雇主有興趣幫你尋找自我,請用自己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吧。
10. 電視上演的並非真實人生。現實生活中每人都要離開咖啡館去工作。
11. 對書呆子好一點,你未來很可能就為其中一個工作。



畢竟這內容實在不像比爾蓋茲會講給大學生聽的東西,一個大學沒唸完就去創業的人,為什麼人生潛台詞中隱含了好幾位「你未來的老闆」(3.4.5.9.11 條)?仔細回味這十一點,到底睿不睿智,也許見仁見智,我看終究不脫大人們「你以後出社會就知道了啦」之類的老生常談。「你以後出社會就知道了啦」這個片語在中年人跟小屁孩打筆戰時也很好用,算是中年限定的一種年齡差絕招。再者「比爾蓋茲」這麼確定的 term 卻是在「某個大學」這麼模糊的地方完成的,直覺此案留下了網路流言的指紋。

6.20.2013

"Girls are easy" 古哥文明之謎!

停刊多年的文西世界週報,這次要來關注由一系列聳動文章連續引發的討論:

這故事是起源於一位翻譯愛好者(不確定是否為朱學恆)將五個外國人在 This Place Sucks 匿名部落格發的牢騷悉心翻譯加上很多註解還上色(像五人戰隊一樣),貼到批踢踢來供鄉民共賞。當然最近因為一些「土耳其李宗瑞」之類的新聞推波助瀾,像翻車魚翻面一般再度翻上檯面配雞排。

6.25.2012

[轉錄] 20 歲之後,我真不想知道的 20 件事

最近看到好多「 20 / 30 / 40 歲,真希望我知道的 n 件事」,這種有點千金難買早知道的人生經驗談,無獨有偶居然讓我看到一篇有點莫名其妙的「20 歲之後,我真不想知道的 20 件事」。趕快備份起來:
20 歲之後,我真不想知道的 20 件事
1.不知道自己在幹麼
2.這個世界很有趣,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很無聊
3.覺得很無趣的時候本身大概也快要變成一個無聊的人
4.那就算了。
5.我居然也會說:那就算了
6.浪費那麼多年待在學校裡,我有病阿阿阿阿阿
7.突然發現喜歡的樂團、明星、AV女優幾乎都比我年輕
8.體能一過 25 歲就開始走下坡
9.大家都說要出國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其實觀落陰也可以
10.不想開話題的時候,就讓退伍役男聊聊軍旅生涯回憶
11.已經退伍的話乾脆聊聊自己的回憶
12.三不五時想到一些自以為是的智慧小語,我也會呀!(拍額頭)
13.但如果不趕快寫下來,轉頭上個網就忘光了
14.以前親朋好友轉寄似是而非的網路資訊都會眉頭一皺,現在都直接按分享貼到牆上
15.尤其是那些沒重點不知在講啥又好像很有感觸的心得文
16.偶爾也會轉貼養生資訊,到底是不是真的?誰知道,哈哈
17.反正也不會照著做
18.畢竟那麼多條規則誰記得起來呀!
19.像現在如果沒有編號的話真不知道寫到第幾件了
20.越來越沒耐性常常直接按 End

1.18.2012

Panda on a Plane


今天來談談這張圖:


這居然是真的!既不是玩偶也不是照片合成。根據美國8號公開的中華航空的正式聲明,可以判斷照片中的是真的熊貓。要把這隻熊貓從成都移動到美國某動物園,相關人員很是苦惱,放入護籠裡的話照顧熊貓比較困難。中華航空提供了商務艙,熊貓旁邊的人是飼養員。 14個小時飛行時間內,熊貓穿著塑料尿布.....
via facebook
這居然是真的!? 短短數日有破千的分享量,大概是這幾天熱轉的內容。最近也有很多中國運送熊貓到世界各地的新聞,看他信誓旦旦的說不是玩偶也不是合成,也許只要熊貓可愛,是真是假不重要吧。
不過憑著本人多年研究都市傳說敏銳的直覺,至少可看出以下問題:



  • 8號公開的聲明,到底是哪個8號?
  • 為什麼中華航空會幫中國運貓熊到美國?某動物園?
  • 熊貓不夠可愛
  • 依照飛航安全的規定,逃生門旁的乘客必須確實了解逃生門的操作方法,看他一臉天真無邪的憨樣,貓熊應該是不可以坐在逃生門旁的。
  • 這時候使用幾個小技巧來搜尋一下~改用英文關鍵字 [panda] [airplane] 等等,馬上可以找到去年十二月就有文章在懷疑這張照片。還引了一段明顯是講笑話的「華航聲明」
    Thus China Airlines agreed to donate seats in its Business Traveler First cabin for the panda cub named Squee Squee and his carer, Fu Jiang Lang, seen here sitting in the window seat. In the interests of hygiene Squee Squee wore a plastic nappy to take care of pandapoop during the flight. We are happy to report that Squee Squee arrived rested and relaxed after his 14-hour flight, and is settling into his new home well. During the flight we can report that he didn't watch any of the flight movies as we couldn't find a headset big enough for him. He did order the bamboo from catering menu, with a side of bamboo, and bamboo mousse for desert.
    可以看出中文版本略去的不少資訊,就剛好是「我們知道小熊貓沒有看任何電影因為找不到夠大的耳機。他點了竹子與竹子幕斯甜點」等可能會讓人識破的玩笑話。不過也保留了「中華航空」、14小時飛行等等關鍵字。可以看出他經過轉譯、誤解、留強汰弱的演變。
    緊接著使用 Google 以圖找圖的優秀功能,差不多就可以收工了…一個類似網路追追追的謠言論壇 Snopes.com ,早在 2009 年就有鄉民在問卦啦,其中的中華航空,還只是 「chinese airline」 呢,同時也還有 「Airbus 777」 之類的錯誤。目前最遠可追至 2007 年,還有奇怪的中文版本:
    收到同事轉寄的有趣事件, 照片請參考相簿:
    熊貓是這樣搭飛機的ㄟ..... 好可愛喔....
    原來熊貓搭飛機也像人一樣, 是算一個機位的喔...
    這是去年夏天.....一位乘客從北京→東京時,搭乘了日本ANA的航班時....
    結果........很意外的,在上空拍攝到了此的奇景......
    據說數個月後,在ANA航空的廣告就出現了這一幕 ......
    讓他興奮的把這張他拍到的照片四處傳給親朋好友 ......
    好笑的是航班人員還用塑膠袋把熊貓的腳包起來,
    而且機內餐點竟然是竹葉...
    出處:Panda on the plane - 熊貓搭飛機

    這時候就變成日本ANA航空了呀…航線也變成北京到東京。也有點道理啦,畢竟華航的飛機,逃生門上面居然寫「非常口」是不太對勁吧。
    (全文完)
    最後補個大貓熊搭飛機的真相:


    9.22.2011

    關於衛星撞地球的機率

    UARS 
    (from @UARS_Reentry)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提到統計數字的錯誤引用或解讀如何是讀者陷入混淆,作者來自英國,剛好可以幫助我們破解新聞媒體上大量的「英國研究」。今天緊接著就看到一則衛星撞地球的新聞(中央社)

    image

    關於 1/3200 的機率,兩家優質媒體做了歡樂的解讀:

    「不過因為被砸中的機率是3200分之1,仍比被閃電打到或中樂透的機率高。」
    -聯合新聞網

    「有3200分之一的機率會打到人,機率不算低,23日前後這三天民眾得小心提防
    -東森

    而所謂「砸到人」的機率,是以全世界70億人來計算,所以一個人會被衛星碎片砸到的機率,還要再除上70億,剩下 1/21兆。民眾不但要小心提防,更要慎防雷擊,以及不小心中樂透,地球真是危機四伏阿! (全文完)

    image

    ※本文使用 TAAZE 行銷分紅

    8.20.2011

    「世界圖書日」之捲土重來再進化 : 國際閱讀週!?

    想不到之前(倫敦的)世界圖書日 腦波轉錄活動又來了,這次變成「國際閱讀周」,規則還是大同小異:
    (轉)國際閱讀週,規則如下:拿起離你身邊最近的一本書。
    翻到第56頁,把第五句話貼到你的塗鴉牆。
    不要提到這本書。也別忘了把規則一起貼在塗鴉牆上。

    3.11.2011

    World Book Day -“倫敦的世界讀書日”?

    image

    突然開始在網路上像 zombie 一般拚命流竄的訊息:

    「今天是倫敦的世界圖書日,拿起你手邊一本書,翻到第五十六頁,將第五個句子發佈成你的狀態,並且把這個規則寫下來當作回應。」

    都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倫敦的世界圖書日」這個句話根本就大有問題嗎!
    就像「高雄苓仔寮的地球生活節」,「花蓮的秘魯紀念日」一樣,超彆扭的吧!

    隨便wiki了一下似乎是這樣: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also known as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ook or World Book Days) is a yearly event on 23 April, organized by UNESCO to promote reading, publishing and copyright. The Day was first celebrated in 1995.
    http://en.wikipedia.org/wiki/World_Book_and_Copyright_Day

    然後英國選在三月的第一個星期四,今年 (2011) 是 3 March ...
    http://www.worldbookday.com/

    http://bit.ly/gGv4MO (某個英文來源?)
    經過網路的傳遞與轉譯,原來早就 delay 了整整一星期...
    暫時懶得查證到底官方有沒有這個回應活動...反正也還滿好玩的碼~!

    from 空想科學讀本3,page 56,根本就不是第五句:

    真是太過分了,南宮博士,這大絕招是你想出來的吧,你怎麼只考慮到人員的高矮與體重平衡,卻忘了考慮跑步的人的方向問題呢?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LinkWithin